現在不是選擇髮廊的時代,而是選擇設計師的時代。

人類的手與機器人的手握手,象徵科技與人類的共存。
選擇髮廊,不如選擇設計師的時代

最近,AI 的進步真的很驚人。
文章、圖片、影片,任何人都可以免費輕鬆製作,而且品質越來越高,有時候幾乎無法分辨真假。

這樣的科技當然很方便,也充滿夢想。
但對美容業界來說,也開始出現一些複雜的問題。


比如說,髮型的照片。
以前,美容院會親自為模特兒剪髮、染髮、燙髮後拍攝,然後用來做廣告。從找模特兒、造型、拍攝到後製,是非常耗時又費力的工作。

但現在,用 AI 就可以生成髮型圖片,
只需幾分鐘,而且完全免費。

這導致的結果是,
有些圖片根本不是那位設計師實際做出來的,卻在網站或社群上當成自己的作品來展示。


對顧客而言,看到這樣的髮型會覺得:「好棒,我也想試試看!」然後預約。
但實際來到現場後,卻發現成品完全不同。

也有不少客人因此跑來找我諮詢:
「跟照片完全不一樣」
「技術太差,令人驚訝」
「想傳達的風格完全沒被理解」等等。


其實這種「表面功夫」的廣告,早在 AI 流行之前就存在了。

以前有種做法是,美容院之間買賣髮型照片素材。
沒時間拍攝的沙龍,就用錢買來別人的照片使用。

如今,有了 AI,這種做法變得更快速、廉價且泛濫。
當然,不是所有沙龍都這樣,但確實有不少案例存在。


我最想強調的是這一點:

髮廊只是「場地」,真正重要的是裡面的人。

即使在同一間髮廊,每位設計師的技術、品味、理念都不同。
有的擅長染髮、有的擅長剪髮、有的喜歡燙髮;
有的人溫柔細心,有的人健談風趣,也有的人安靜專注。

設計師的「人品」與「相性」,對顧客來說其實非常重要。


我曾在東京和倫敦的多間知名沙龍工作過。
那時我深刻感受到:「知名品牌=安心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
真正該關注的是「那位設計師是誰」。

連鎖沙龍常使用模板式的髮型或 AI 圖片,
但那不一定真的適合每一位客人。


所以,我希望大家開始「看人」。
現在是選設計師的時代,而不是選沙龍。

不只是美容。
買車、看醫生、吃餐廳……
越來越多時候,我們需要選擇「人」而不是「公司」。


科技讓生活更方便,但也讓我們更需要有「識別真假的眼光」。

AI、服務、放鬆體驗……這些都很好。
但如果缺少真正的技術與可以信賴的人,
那一切只是空有包裝而已。

我想在這樣的時代,繼續踏實地面對每一位來找我的客人。

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我會非常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