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數據,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與雙手。

研究人員戴著手套,使用滴管將藍色液體滴入試管中的特寫畫面。代表科學實驗或成分分析的意象。
比起數據,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與雙手

其實,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完全證明「只有科學依據才是正確的」。
這不是在否定科學,而是關於我工作核心的信念。

美容業界裡有很多科學證據。
例如:「這種成分對頭髮比較溫和」、「這種技術可以減少損傷」、「這種頻率可以促進生髮」。
有無數的研究和數據,它們的確是很寶貴的線索。

但我不會全盤接受這些東西。


原因很簡單,
「因為我更相信自己的經驗,而不是數據」。

這十五年來,我服務了超過一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。
每個人的髮質、頭皮狀況、煩惱和期待都不一樣。
我都是用眼睛看、用雙手觸碰、用語言溝通來了解他們。

數據說的是「平均值」,但我面對的是真實的人。
所以當我在設計髮型、選擇藥劑或施作技術時,
我的判斷基準是「自己的眼睛、雙手與感覺」。

只要一眼,我就大致能判斷這個人頭髮和頭皮的狀況:
・有沒有染髮過
・是燙髮還是拉直
・髮質的損傷程度、過去的施作記錄
用手摸一摸,也能大概掌握更多細節。
這些不是從書本或數據中學來的,而是我在現場不斷累積的經驗。


說到底,「證據」這東西,其實是會改變的。

幾年前還被認為「正確」的方法,
現在卻變成了「不建議」。

某些成分以前被稱為「安全」,
幾年後卻被指出「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」。
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對這些變化感到困惑。
所以就算某個理論看起來很合理,
我也一定會先用自己的感覺來判斷。

如果我覺得「這個好像不錯」,那我就會用。
如果覺得「好像不太對」,我就不會用。
就這麼簡單而已。


最重要的是,我認為美容師的工作,
比起追求「正確」「是否合適」才是重點。

再好的成分,如果不適合本人也沒用。
再流行的造型,如果讓人覺得不像自己,那也毫無意義。

所以我不會被流行、性別、年齡或種族所限制。
我也儘量不去持有「這個人應該適合這種風格」的既定印象。

我想創造的是,讓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樣貌的髮型。
為了找到那樣的造型,我選擇的不是「證據」,
而是直面每一位客人,去感受、去觀察、用我的眼睛和雙手來確認。